摒弃“不出汗”体育课 强健青少年体魄
体育课本应是学生强身健体、释放活力的重要课堂,是培养运动习惯与意志品质的关键环节。然而,当下“不出汗”的体育课却屡见不鲜:有的学校将体育课改为自习课,或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活动、闲聊;有的教师因担心学生受伤,降低运动强度,安排散步、做游戏等低运动量活动,导致学生难以达到锻炼效果。这种“不出汗”的体育课,不仅无法实现体育教育目标,更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。杜绝“不出汗”的体育课,需要学校、教师与社会多方协同,从理念革新、教学优化、机制完善等方面发力,让体育课回归本质,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筑牢根基。
端正学校教学理念,树立正确教育导向。“不出汗”体育课盛行,根源在于部分学校教学理念存在偏差。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,将体育课视为“副科”,随意挤占挪用课时;有的学校因害怕承担学生运动损伤风险,对体育课“因噎废食”,降低课程标准。某中学为备战中考,在毕业年级取消体育课,改为文化课补习,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大幅下降。端正学校教学理念,需教育部门加强政策引导,严格落实国家体育课程标准,明确规定体育课课时,严禁随意削减;建立科学的学校考核评价体系,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、体育课程开设情况纳入学校考核指标,改变“唯分数论”倾向;同时,鼓励学校开展体育特色活动,营造重视体育教育的校园氛围,让学校真正认识到体育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,主动为体育课“正名”。
优化体育教学方法,提升课堂教学质量。教师教学方法不当,是导致体育课“不出汗”的直接原因。部分体育教师教学能力不足,课程设计单调乏味,难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;有的教师过度强调安全,在教学中畏首畏尾,不敢安排有一定强度和挑战性的运动项目。例如,某小学体育教师在篮球课上,仅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运球练习,整节课缺乏对抗性和趣味性,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。优化体育教学方法,要求教师加强专业学习,更新教学理念,根据学生年龄和身体特点,设计多样化、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,如将游戏、竞赛融入课程,提升学生运动热情;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难度,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开展田径、球类、体操等多样化运动项目,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锻炼;同时,加强对学生运动技巧的指导,培养学生科学运动习惯,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。
完善多方保障机制,夯实体育教育基础。“不出汗”体育课的存在,也反映出体育教育保障机制的不完善。体育场地设施不足、师资配备短缺、运动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,制约着体育课正常开展。许多农村学校缺乏标准运动场地,体育器材陈旧匮乏;部分地区体育教师数量不足,一人承担多个年级课程,难以保证教学质量。完善多方保障机制,需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入,改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条件,配备充足的体育器材;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,通过招聘、培训等方式,充实体育教师力量,提高教师专业素养;建立健全学生运动风险防范和处理机制,为学生购买体育意外伤害保险,加强校园运动安全管理,消除学校和教师开展体育课的后顾之忧;此外,鼓励社会力量参与,引入专业体育机构为学校提供教学支持,形成全社会关心、支持体育教育的良好局面。
体育课不仅承载着强健体魄的使命,更肩负着塑造健全人格、培养奋斗精神的重任。杜绝“不出汗”的体育课,需要学校端正理念,为体育课保驾护航;教师优化教学,让体育课充满活力;多方完善机制,为体育课提供坚实支撑。唯有如此,才能让体育课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“加油站”,助力青少年拥有健康体魄与阳光心态,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,让青春在运动中绽放绚丽光彩。
End
活动推荐、资料领取 | |
活动内容 | 领取方式 |
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 | 免费下载地址 |
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| 免费下载地址 |
2025山东事业单位面试-历年真题汇总 | |
2025年每月时政分享 | 添加下方企微发送【时政】免费获取 |
扫码进备考群及时获取招考信息及备考资料 |
扫码添加【企微咨询】咨询考情、领取资料 |
注: 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,转载请保留出处。
(责任编辑: 潍坊新北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