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实干“力度”彰显民生“温度”
从致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,千方百计帮群众增收致富;到奔走于工业园区,为企业发展纾困解难;再到投身灾后重建,顶风冒雪、走村入户,确保群众温暖过冬……基层干部身处服务群众第一线,聚焦实际问题,凝心聚力促发展,驰而不息抓落实 , 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。民生无小事,实干暖民心 。唯有坚持 眼睛向下、脚步向下 ,听民声、重民智、暖民心, 事事有着落、件件有回音 ,方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可。
功夫下到平时,从民声中听基层之难。 基层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。年轻干部初入基层,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架子、扑下身子,真心实意倾听群众的声音。通过面对面拉家常等多种方式,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、所急所盼。不仅要听“顺心话”,更要听“窝心话”“逆耳话”,学会用群众的语言与群众交流,用群众的思维理解群众需求。善于从抱怨声中发现问题症结,从群众的期望中寻找工作方向,把准群众脉搏,为解决问题打下坚实基础。
问题解在关键,于民智中寻破解之道。 面对群众的困难和问题,不能坐而论道,而要起而行之,找到问题的关键。正如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小岗村,正是汲取了18位村民“大包干”的智慧,开创了中国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先河,展现了群众智慧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巨大力量。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,对于问题的感受最为深刻,也往往有着最为直接、有效的解决方案。党员干部要坚持“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”的工作路线,尊重群众首创精神,拜群众为师,向群众学习,激发群众参与热情,将群众智慧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。
成效显于长远,在民心中树务实之风。 一时一事易,持之以恒难 。 基层工作的成效,不仅体现在即时的问题解决上,更在于能否形成长效机制 。 党员干部应率先垂范,用好调查研究“传家宝”,大兴调查研究之风,在解决一件件难题隐患、一桩桩矛盾纠纷的过程中,让群众看到变化、得到实惠。要以群众满意为“第一标准”,坚持需求导向和效果导向,系统谋划,靶向发力,扎扎实实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。
奋斗创造历史,实干成就未来 。 伟大成就是拼出来、干出来、奋斗出来的,过去如此,新时代也是如此 。新征程上,广大党员、干部要不断增强实干本领,坚持说实话、谋实事、出实招、求实效,以实干“力度”彰显民生“温度”,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