拓展政务“服务圈”,为群众幸福“加码”
加快数字政府建设,从“进一门”到“最多跑一次”,从“不见面”到“一网通办”,办事的方式更加多选,既解决了上班与办事的矛盾,更打破了时空距离,让网上办事更便利。近年来,各地不断加快政务服务提档升级、提质增效,从速度、温度、跨度上着力,不断拓展服务“朋友圈”,推出更多服务新模式,以高效、贴心、务实的服务,为群众幸福“加码”。
升级“集成办理”,让政务服务加速度。快节奏的今天,时间更加金贵,效率更被看重,要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,不仅在于“立刻办”“马上办”“一窗办”,更在于加速办,让更多“秒办”成为新常态。加快推进电子政务,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,更好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、办事慢、办事繁的问题。通过梳理各类服务事项,实现相关服务主动推荐、精准匹配,把关联事项集成办,既打破部门数据壁垒,让数据“多跑腿”,群众“少跑路”,也倒逼干部主动克服“本领恐慌”,成为新时代“一专多能”干部,更好地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办理、极速办理。
善于“情法兼顾”,让政务服务有温度。一直以来,材料不齐,就办不成事,成为了群众心中的“痛”,在容缺事项承诺办的新模式下,让办事更灵活、更有温度。比如,不动产登记是企业发展和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事项,当前广东省部分地市结合本地实际,正加大力度推行“告知承诺+容缺办理”审批服务,建立事项事后核查和风险防范的差异化机制,提升服务效能。显然,这样的方式,不仅是工作上的变通,更是一种担当负责的体现,在办事的过程中,不仅要有依规依法的“硬杠杠”,也要有人性化服务的“柔情”,让群众办事的获得感更强。
尽享“同城待遇”,让政府服务显跨度。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,外出务工、求学、探亲、旅游等越来越多,异地办事的需求越来越大,更好地服务群众,就需要拓展政务“朋友圈”,推动政务“一张网”建设,以数据共享的方式,实现异地事项跨域办,避免了路上的奔波和不必要的花费,事情轻松办,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。让“异地办理”实现“同城待遇”,既有效解决企业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、折返跑等堵点、难点问题,又在服务企业群众上更进一步,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归属感。
大道至简,实干为要。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要从“纸面”到“地面”,带给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,关键在抓落实。推进线下办事“只进一门”,实现统一受理、一站办理,推进线上办事“一网通办”,从可办向好办易办转变,健全线上线下帮办代办体系,不断提升群众办事满意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