织密“网格”,筑牢社会治理根基
当今社会,人口流动频繁、利益诉求多元,基层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。从老旧小区的环境脏乱差,到邻里纠纷频发却难以及时化解,传统治理模式渐显疲态。而网格化管理似一场“及时雨”,为困境带来曙光。它将城市划分为精细网格,每个网格配备专人负责,整合资源、精细服务。推行网格化管理,正是当下创新社会治理、提升服务效能、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举,能让治理触角延伸至基层每一处“神经末梢”。
精细划分,夯实网格治理架构。“图难于其易,为大于其细。”网格化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科学、精细划分网格。北京东城区依据社区布局、人口密度、功能定位等要素,将全区细化为587个网格单元,每个网格平均覆盖2000人左右,实现了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”的无死角覆盖。在这一架构下,网格员成为网格的“管家”,他们每日巡查,将发现的环境卫生、设施损坏等问题实时上传至信息平台。数据显示,实施网格化管理后,东城区问题发现率同比提高35%,处理时效缩短40%,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网格,为后续精准治理筑牢基石。
多元协同,激活网格内生动力。网格化管理绝非网格员的“单打独斗”,而是多方力量的协同作战。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构建“网格+公安+城管+物业+志愿者”多元联动模式。一次,某小区出现不明原因异味,网格员迅速上报,公安排查人员信息、城管检查周边商户、物业协调维修设施、志愿者安抚居民情绪,各方联动,仅用2小时就锁定异味源为一处地下管道泄漏,并及时修复。这种协同机制打破部门壁垒,形成治理合力,让网格成为汇聚资源、解决问题的“强磁场”,极大提升了治理效率与效果。
智慧赋能,提升网格运行效能。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,智慧化是网格化管理的“助推器”。深圳南山区利用大数据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“智慧网格”平台。通过安装在社区的传感器,实时采集环境、治安等数据,经AI分析后精准推送至网格员手机端。如智能监控发现某路段井盖位移,系统立即预警,网格员10分钟内赶到现场处置。同时,居民也可通过手机APP向所在网格反映问题,实现双向互动。智慧赋能让网格管理更智能、更高效,为社会治理装上“智慧大脑”。
回首过往,网格化管理成效斐然;展望未来,随着体系不断完善、技术持续升级,必将为社会治理开拓更广阔天地。让我们紧握网格化这把“金钥匙”,开启基层善治之门,向着和谐有序、人民满意的社会稳步迈进,书写新时代社会治理的崭新篇章。